信息存储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English Version

2019信息存储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暨学术委员会会议成功举办

点击次数:发布时间:2019-08-18 18:43作者:

2019信息存储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暨学术委员会会议成功举办

2019年8月15日下午,信息存储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暨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恩施举办,会议由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信息存储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芳教授主持,会议上由信息存储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冯丹教授,何毓辉教授,谢长生教授,周可教授和童薇副教授分别为大家介绍了实验室2018年的工作进展以及相关科研工作的最新成果。

本次大会的与会专家有: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叶朝辉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许鲁研究员,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艾灵顿分校江泓教授,以及来自德国美因茨大学的Andre Brinkmann教授等人。

本次会议上,首先由王芳教授介绍到场的嘉宾,并对嘉宾们远来恩施参加会议表示感谢与欢迎。接着由信息存储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冯丹教授汇报了实验室2018年的工作进展,包括实验室发展与定位,研究进展与规划,研究队伍建设,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以及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五个方面,并重点围绕面向大数据应用的存储器件、设备、系统三个层面汇报了科研进展汇报,并对下一步研究进行了规划。

何毓辉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忆阻器与类脑芯片”的学术报告。报告指出,面对AI时代的计算需求和大数据智能处理的需求,传统的计算范式无法解决愈发严重的“存储墙”问题,而发展类脑智能芯片则可以突破现有的计算范式,带来颠覆性的改变。研究使用忆阻器作为类脑芯片的基本单元,从纳米器件到类脑方法,再到应用硬件基础,形成自下而上的完整研究思路,并且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谢长生教授则向大家介绍了大数据光存储技术的现状及未来趋势。对于我国的存储技术自主创新发展来说,从磁到光、电进行转变是我国发展大数据存储技术的优选路径。光存储在冷数据存储上比磁盘更具优势,并且更适合国产化发展,报告中还向大家介绍了最具前景的3种下一代光存储技术以及课题组在光存储研究领域取得的超衍射极限、超高密度的光存储技术突破。周可教授则从产业界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存储技术,并从“AI for Dark Data”,“AI for Disk Error Detection”以及“AI for Database”三个方面展开了人工智能在暗数据分析和处理、磁盘故障探测及数据库性能配置调参等方面的应用和取得的成果。最后由童薇博士为大家讲述了新型存储器的高效能优化技术,主要从针对NVM共性问题的通用方法和面向大容量RRAM阵列的多层次优化两个方面介绍大容量、高效能、高可靠存储器的构建方法。

在五位教授对实验室取得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做出汇报之后,与会嘉宾们参与了热烈的讨论,并对实验室的建设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包括:抓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人才扩规模、加大对实验室优秀年轻学者的培养和支持力度,促实验室人才队伍上新台阶;抓研究工作聚焦与广泛相结合,聚焦争取出大成果,广泛探索形成新的创新点;提升实验室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实验室有很多国际领先的成果,应在推广和开源工作等方面发力,努力提升知名度;采用内部治理与外部组织架构深度结合,促进实验室的高效运转。特邀专家Andre Brinkmann结合在实验室交流了近一个月的感受,在肯定实验室取得的成绩同时,特别建议实验室派遣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各种国际会议中,提升实验室的知名度,并建议学生们平时多使用英文进行演讲和汇报,提高交流水平。最后,冯丹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发言并对与会嘉宾们提出的建言表示感谢。

至此,2019年信息存储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暨学术委员会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Top